专题: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9期发布
2021年第9期
专题: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
编者按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巴黎协定》签署之后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实施路线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为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教授指导推进下,本刊特组织“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专题,邀请业界的数位院士专家从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变革、数字化技术、循环经济、能源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等方面探讨如何助推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转型的达成。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转型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以确保能源结构更加清洁化和可更新,以及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苏 健 梁英波 丁 麟 张国生 刘 合
苏 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刘 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采油工程技术及装备研发、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等方面的工作。“863”计划首席科学家。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
黄 震 谢晓敏
黄 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际燃烧学会 Fellow。主要从事新能源动力、燃烧和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政策与战略研究。发表学术著作3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Frontiers in Energy执行主编,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编委。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数字技术助推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探析
陈晓红 胡东滨 曹文治 梁 伟 徐雪松 唐湘博 汪阳洁
陈晓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分析与智慧管理、中小企业融资、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等。
胡东滨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资源环境管理。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魏文栋 陈竹君 耿 涌 蔡闻秋 刘瀚斌
魏文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在Nature Sustainabili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60余篇。
耿 涌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环境管理、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和第六次科学评估报告任主要作者,担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资源效率与清洁生产项目专家。在Science、Natur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加速能源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张鸿宇 黄晓丹 张 达 张希良
张鸿宇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能源系统分析、低碳能源转型。
张希良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气候变化领域),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兴趣包括低碳能源转型、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变化政策与机制设计等。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气候变化研究项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和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Lead Author)。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碳中和目标下美国氢能战略转型及特征分析
魏 凤 任小波 高 林 高国庆 周超峰
魏 凤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情报与标准研究、科技决策与标准情报、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等。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的30多项课题,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80余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学部咨询
从“胡焕庸线”到“美丽中国中脊带”:科学认知的突破与发展方式的改变
王心源 郭华东 骆 磊 常睿春
王心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字“一带一路”(DBAR)世界遗产工作组(DBAR-Heritage)联合主席,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常务理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考古、数字自然与文化遗产、自然地理。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遥感信息科学、雷达对地观测、数字地球等领域研究。现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和《地球大数据》主编等;曾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国际科学理事会科技数据委员会主席、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国际环境遥感委员会主席等。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负责人。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战略与决策研究
构建“新基建”国家战略的技术底座——“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晓虹 王 卅 唐宏伟 彭晓晖
王晓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兼副所长。负责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建设,长期从事信息领域科研机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科技与社会
中医药农业与乡村振兴
齐 鸣 杨 哲 王文龙 刘红南 印遇龙
齐 鸣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围绕营养素、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互作调控等,进行仔猪肠道健康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和CSCD收录文章 7 篇。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湖南省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获英国女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业战略联盟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在畜禽绿色养殖技术、非常规饲料原料高效利用和养殖过程废弃物减控等方面成果卓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带领团队发表 SCI收录论文300多篇,被引用9000多次。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历史经验——以国家超导攻关为例
顾 超
顾 超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科技史、科学社会学。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新能源汽车电子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团队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生态草牧业科技示范团队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重点科技基础设施
浅水湖泊物理-生态过程模拟平台(湖泊模拟平台)
朱广伟 杨宏伟 吴挺峰 李 未 李宽意 沈睿杰 闵 屾 邓建明 秦伯强
朱广伟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执行站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浅水湖泊与水库营养盐动力学、有害藻类生态学研究。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理事。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4篇,参编专著 2 部,参与获得省部级奖励3 项,2016 年获得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技贡献奖。
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浅水湖泊生态学和湖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研究。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研究分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07 篇,主编SCI收录专辑4期,中英文专著4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奖励 3项。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资讯与观察
政策速览(2021年7—8月)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趋势观察:国际碳中和行动关键技术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数据资讯:全球热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2016—2020年)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封面
封二 封三
总监制:杨柳春
责任编辑:张帆
助理编辑、校对:PAN
排版:立夏
往期精选
官网
学习强国号
搜狐号
微信订阅号
今日头条号
哔哩哔哩
微信服务号
微博
喜马拉雅
中国科学院院刊
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